异度播客 Uprooted

Ep. 048 博物馆面前人人平等吗?

异乡人见闻 Season 3 Episode 48

为什么在巴黎,一张卢浮宫年卡只要80欧元并能享受60%的退税?为什么英国的国立博物馆全部免费,而北美却收取高昂门票?这期节目中,我们揭开全球博物馆政策背后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

从博物馆的价格政策到参观体验,我们发现欧洲国家普遍将博物馆视为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低价或免费政策鼓励所有人参与文化活动,不分本地人或游客。这与北美部分地区对当地居民提供特殊优惠、对游客收取高价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英国自1997年实行国立博物馆免费政策后,博物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开始取代教堂,成为真正的公共活动中心。

我们还讨论了博物馆的休闲空间设计、文创产品和互动体验。从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精美的咖啡厅到台湾故宫博物院开创的文创先河,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允许触摸展品的创新体验到现代博物馆越来越注重的无障碍设计,这些变化都在悄然改变博物馆的形象,使其从威严庄重的艺术殿堂逐渐转变为亲民、互动、融入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

博物馆不该只是一个学习的地方,而应该是一个"玩"的地方,一个所有人都能平等享受艺术与历史的场所。如果你也热爱博物馆文化,或者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政策感兴趣,这期节目将为你提供全新的视角和丰富的见解。

【关于异度播客】
感谢大家收听,欢迎同时关注我们的Instagram: uprootedpodcast2023。我们会随时更新播客预告和信息。欢迎大家随时通过留言区跟我们互动,或者发送邮件联系至:uprootedpodcast@proton.me

你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Google Podcasts、Podcast Addict 等各大泛用性客户端搜索"异度播客",点击订阅,及时收到更新提醒。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别忘了在苹果播客给我们五星好评。


Speaker 1: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一度播客,我是陈

Speaker 2:

大家好,我是燕

Speaker 1:

今天这一期呢,我们来聊关于博物馆的话题 燕,最近你买了一个卢浮宫的年卡,对吗?

Speaker 2:

对对对,行,其实是这样子的 那个,因为卢浮宫其实我在巴黎生活了快四年了吧 其实卢浮宫之前都没怎么去 因为我总觉得那边有好多好多游客 然后卢浮宫又巨大无比 每次去之前心理负担都很大 会觉得走不动路 但是最近大家是不是知道 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展卢浮宫第一个就是那个高级成衣展 他会把高级定制成衣 和一些古董的一些家具装饰品 一些艺术品放在一起做展览 所以当时就有一个朋友说 我们要不要一起去看一下 我说好吧 但是我一看门票 居然要涨到了22欧我记得我上次去的时候还属于十几块钱的这个水准 那我想这就好不划算呀 所以我就看了一下 奴夫公亲是有年卡的 一年免费 就是没有次数限制的进出 他只要80欧 然后呢 你这个80欧 还可以在第二年报税的时候 去申请退税 因为它这个80欧 是属于捐赠的那个性质 所以当你捐赠的时候 你是可以退你的所得税的 所以可以退到60%多 所以捐赠下来 我这个年卡 可能也就是二三十欧 所以我觉得还是买一张年卡吧

Speaker 1:

而且因为 可能听众有的人去过 卢浮宫有的人没去过 我们可以说一下经验 来讲他卢浮宫 大到那个程度就是 可能你去了 你早晨特别特别早去 然后一直逛到他关门 你可能逛了他的十分之一, 或者,

Speaker 2:

十分之一可能有些夸张, 但绝对是逛不完的,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没有之一, 然后他有三个馆区, 其实也是相通的, 然后有些馆区大概有三层有些是有四层然后每层的展品非常密 所以真的 就是我觉得逛不不公 如果你是游客的话 第一个就是体力的问题 都不是 就是你比如说审美疲劳 我觉得是走不动路的问题 所以有了这个年卡之后 我就非常开心 因为我就再也不用担心 每次要去逛要支完票价 所以我就可以一小块一小块一小块的去看 然后每次我基本上都会逛个两个小时 然后有了年卡之后呢 还有一个福利 就是你可以不用排队 它有年卡的专门的进出的出口 大家知道那个卢浮宫 其实进到卢浮宫里面 因为它有一个安检的东西 安检的过程 所以经常排长队 也是非常常见的 我有一次跟一个朋友 去大概排了有半小时 所以这个也没有 也是一个有一个福利 所以我觉得你看 还是非常值得的 再加上我还真的 非常非常喜欢光博物馆 所以今天这个话题 也是正好撞在了 我的心间上

Speaker 1: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一期 想跟大家讨论的一个问题 是说可能 作为文化角度 文化比较的角度 我们觉得比如说 在欧洲 比如说法国的一些博物馆 它的 比如说票价呀 或者是这种年卡呀 或者是其实就这个国家怎么鼓励 大家去走进博物馆的做法 跟加拿大这边 甚至北美这边是非常不一样的 所以

Speaker 2:

甚至英国那边 所以我们想对比一下不同国家之间 博物馆它那个收费情况

Speaker 1:

对 其实比如说你刚才说的这个博物馆年卡 我相信世界很多个 很多地方都是有年卡这件事情 但是我觉得就是 除了 它其实不是一个鼓励 比如说你刚才举的卢浮宫的例子 不是一个鼓励消费的这么一个 年卡的意思 而是说可能 我的理解是它 它把门槛降低 如果你住在当地的话 你很有可能去 一年当中很多次机会可以去 所以他鼓励你走进博物馆

Speaker 2:

Speaker 1:

而在加拿大可能 他就 他就 我是总结 比如说他 一次你去 也就二十多到三十多到出去了 然后当然了不能跟卢浮宫比了 这确实是文化底蕴是不一样的 然后他也有一些年卡呀月卡之类 但是最明显的一个月卡 还有月卡 但大家分了 但是我是觉得他是有一点消费 消费性质 就是你看你就跟比如你坐地铁 是会怎么样 你看你看你买多一点那就便宜 或者你就比较划算这样子 对所以我觉得初中可能不一样

Speaker 2:

嗯 那我之前也去加拿大玩的 我当时对加拿大的博物馆的印象 就是它非常贵 虽然22欧我已经在那边吐槽 但是我记得跟多伦多 我去那个博物馆比起来 那就是太便宜了 因为多伦多那个博物馆 好像要三四十刀反正是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 因为我觉得在欧洲 你的博物馆也就十几欧的事情 因为卢浮宫它是最大的博物馆 所以它有二十二欧 要看到一个二十几欧的门票 还是比较少 但是在意大利好像 在那个加拿大多伦多记得我好像就三四十刀吧非常贵我记得当时你跟我说

Speaker 1:

好像你去了一个什么恐龙展

Speaker 2:

对对多伦多的 那个最大的博物馆 就在 我也不记得它叫什么名字 反正应该是多伦多的 主要的一个博物馆之一吧 然后当时就想 哇这个加拿大是不鼓励大家去博物馆吗 搞那么贵

Speaker 1:

给我的印象确实是 比较贵了 包括电影票 电影票一般来说 全价票在 16刀 17刀这样子 其实也合

Speaker 2:

16刀 对 是5倍的人民币吗 如果我们算人民币的话 嗯

Speaker 1:

5.05左右 反正就

Speaker 2:

那OK 这是一个 这是一个 我觉得巴黎的电影票也差不多 就如果你要正常去买的话 嗯 但这里要说回来 就是你如果住在这边的话 特别是你工作的话 你的工会 呃就首先会给你很多补贴 让你去看很便宜的电影票 嗯 估计五欧啊 或者更便宜 要看你的工会的这个福利 还有就是 这个是工会给你的支持 还有就是那个电影院本身 它会推出一些五次卡啊 包括月卡包括年卡

Speaker 1:

所以你觉得总体来说 在法国它是鼓励所有人 不管你的收入 不管你的 你从哪里来 都鼓励你走入博物馆和文化院线

Speaker 2:

至少我觉得他们会办很多 就是那个 首先我觉得 从跟加拿大对比来说 不管没有那么贵 而且如果你是低收入 而且如果你是家里的人特别多 就是多大家庭的话 你还有更多的减免 所有的26岁以下的年轻人 是全部免费 还有就是如果你是属于失业状态 那你也是免费的 嗯 OK 就还有很多免费的情况 而且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 嗯 他也是博物馆免费 但不是所有博物馆都免费 整个氛围的话 我觉得还是非常鼓励大家去去博物馆所以在巴黎特别有一些特展 的时候 很多时候你会约不到slot 大家对展的这个热情 还是非常高的

Speaker 1:

给我的感觉 就是比如说魁北克 就我所在的地方 又是可能在法国 和北美之间 一个中间点 他找到了一个地方 因为比如说在这里的博物馆 他也是每个月第一个周日免费 然后他平时呢 也是有老人和孩子和学生的一些见面 免费 对 还有就是 但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 就是 他在这里是一个 其实说白了 是个双重标准 但是 就是 他会说 在 有一些措施 是给当地的居民 鼓励当地居民 去 走进博物馆 比如说 举个例子 我们可以办就是比如你 你拿着你的住房证明 居住证明 去比如说各大图书馆 你就可以办一个免费的图书馆卡 这种它是可以去续费的 就是延续的这种免费 然后呢 你可以在这个图书馆里借卡 然后这个卡是让你去 图书馆卖卖的 博物馆免费的

Speaker 2:

那这个卡的话 你只能在 只能在魁北克的博物馆 还是全加拿大的博物馆呢 就是在当地的

Speaker 1:

哦 就是莫特利尔 对然后呢它有一些博物馆的选择有一些其他文化 文化场馆的选择 也有一些什么植物园呀 跟大自然有关的 反正就是有一些 各个方面的 然后它选了一些东西 给当地的居民是免费的

Speaker 2:

这个我们当时聊的时候 我当然就觉得非常的不公平 因为就等于大家没有公民待遇 每个外国人或者游客没有公民待遇 因为无论如何 我觉得在法国你是游客还是本地人 你的待遇是一样的 是 并不会存在 如果你是法国人的话 你的 你就可以付更少的门票 当然了 因为你这样说的话 就是它是以城市为单位的 因为理论上来说 我其实我的地址不属于巴黎 这个城市就所谓的小巴黎 我听说过那个 好像巴黎是有一个叫做市民卡的东西 然后拿这个卡好像有若干的优惠 但我并不清楚它是不是在博物馆上有什么样的会不会有优惠 然后我知道的话就是我们这边我这个城市 它也是可以就比如说博物馆是肯定的是免费的 还有就是一些运动的场所 比如说游泳馆 嗯 那这个游泳馆 首先它只针对 我们的城市的人民 就是residence开放 所以你是拿着你的 居住证明 然后 然后就会非常非常便宜

Speaker 1:

它也是有一个但不在博物馆上我们这个也是包括游泳啊 然后反正就是文体活动吧 都包括

Speaker 2:

但是我觉得 就是我们说到这个博物馆免费的这个事情 也想起 其实大家知道英国 全英国它的绝大部分的国立博物馆 它都是永远都是免费的 而且是对所有人免费 所以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英国 大家可能知道 我非常喜欢英国一直去的一个原因 比如说丹英博物馆 比如说那个National Gallery 国家美术馆 或者是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包括那个Tate Tate Modern 就是说起英国的博物馆 我也是入宿家政 主要就是因为它免费 所以每次去的时候呢 我也会选择逛 一小块地方 就不求把所有都看完 我觉得免 就是我觉得免费博物馆的 这个跑出 就是真的可以让你静下心来 慢慢慢慢看 嗯

Speaker 1:

所以那比如说 我不知道是不是一个 欧洲国家有一些共性 是说 嗯 他在某一个时段决定了 我们要鼓励市民去走 肯定的 肯定的 嗯 对对对

Speaker 2:

我觉得首先博物馆这个idea就是让艺我们要鼓励市民去走肯定的肯定的对对对 我觉得首先博物馆这个idea 就是让艺术啊 这些知识要民主化 因为博物馆就OK 加拿大那个是非常贵了 但是idea就是一些非常珍惜的东西 一些宝贵的东西 可以开放给大家 大家都可以来看这肯定是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啊 文化修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那在英国的时候 我也经常看到那些博物馆里面 有很多老时代的小孩 就学生 各种年纪的在那边讲解 要不就是画 要不然就是其他一些展品 对而且我一直觉得 博物馆是一个 就为什么我会这么喜欢博物馆 我就会觉得 这里面有这么多美丽的东西 然后你可以随时去看 嗯 放你家里你还得自己找地方 是 就本身collection收藏这些东西 以前只是富贵人家 或者是打光贵人 或者是皇家 才有这个权利 对吗 以前都是private collection 然后你藏在家里面 你只有他们自己家人 或者朋友才能看到 那博物馆开放本身 比如说卢浮宫 它的历史也是 当时拿破仑决定 很早了一八几年 就决定要把这个宫殿 就transform成一个 公共的一个博物馆 就是为了提高全民的 素质和全民的 我觉得是文化呀美学的修养

Speaker 1:

对 我觉得你说的我也特别同意 它是一个公共 公共空间 然后让大家走进去 拥有公共生活 公共讨论的一个 一个空间 应该是平等 让大家都可以进去的 然后拥有这个公共生活 像我觉得 这是我自己个人的分析 比如说在蒙特利尔这里 它是 它的逻辑 它底层的逻辑 它可能是一个 纳税人的逻辑 就是说 你如果在 你是这里的税务居民 你纳了税 然后它会给你一些回馈 包括你的医疗 包括你这些文化体育 各个方面的一个生活所以它制定了这个这一系列的一个 相对于比如说游客 或者其他省的人 过来的一个不一样的标准 但是我觉得从公共空间来讲 它可能因为这里面的气候 或者是因为这的一些特性 它把这个公共空间扩大成, 呃, 这一年六个月, 夏天这六个月, 他把这个扩到, 扩展到公园里, 露天影院里, 就是他会有很多免费, 所有啊, 街上, 或比如说一些马戏表演, 就是在那个夏天呢, 尤其是那三个月吧六七八三个月 会有非常非常多 这个城市都是一个露天的文化的 公共场所 基本上这是我能看到 就我觉得 就是怎么说 我作为一个当地的纳税人 我还是觉得 他应该去回馈给所有人 包括过来的游客 他看到 蒙特利尔这一面 对 但是确实是 博物馆这一类场所 他没有做到一失统人了

Speaker 2:

但我觉得很好奇的是 因为我当时去过 蒙特利尔那个博物馆 名字我不记得了

Speaker 1:

就是那个美术馆吧

Speaker 2:

就那一个吧 就是我去的一个吗 最大的那个

Speaker 1:

对那是美术馆 它旁边有一个当代艺术馆

Speaker 2:

OK 但我印象很深的是 这个博物馆里面人好少

Speaker 1:

就是很少啊

Speaker 2:

因为很贵呀 但是因为它不是免费的吗 对当地人来说 为什么就没有更多的人呢 就比如说我看 关于英国博物馆免费开放 这个新闻之后 大概是在1997年的时候 布莱尔当新工党 他当选的时候的一项重磅的政策 就是把所有的国力博物馆 他通过非常非常措施鼓励 他们就免费开放 然后若干年之后 他们现在说博物馆在 就是公众的心目中的地位 已经有点像 例如那个教堂在大家心目中教堂的地位有点被博物馆取消了它真正成为了一个 公共的一个活动空间 我记得很清楚就是 在某一集007的电影里面 那一部我不记得了 然后那个邦德 他跟他手下 那个给他 不是他手下 给他同事 就那个Q 给他各种gadget 那些那些那些那些地方他们的接头的点 就选在了那个national gallery 在一幅画之前 就是就就好像为我们去教堂 就会个面 我去哪里接个头 我在咖啡馆碰面 他们就说我们就在博物馆碰面 就我觉得博物馆应该已经深入到了 他们就是是那个就是那个生活里面 所以我去英国博物馆 说就是人还挺多的 那我想如果蒙特利亚的博物馆是 没有人的话就是免费的话 当地人免费的话为啥还没有人呢

Speaker 1:

对所以这个 我没有回答 我自己的推测就是 就是可能 大家第一知不知道 你可以去图书馆借这个卡 然后去博物馆 这是个问号啊 就是即使是当地的人 因为这个所谓城市卡 它其实也可以去植物园呀 它甚至可以 就是很多小众的 比如说你去一个什么 什么私人的一个展厅 或者怎么样 就是有一系列的选择啦 我首先不知道 是不是所有的居民 知道这件事情 或者说在乎这件事情 确实我去博物馆啊 或植物园 确实人很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 对 但是说回来夏天那些露天的那些 表演呀 然后露天电影呀 然后就是户外的东西 人超多 然后可以排队的那种 所以我不知道是跟这个有没有关系 就是大家冬眠了 然后 然后夏天就都出来了 我不太清楚

Speaker 2:

但是我去那个 多伦多那个博物馆里面 人还挺多的 嗯

Speaker 1:

有可能是 本身在这个城市的人就少

Speaker 2:

有可能 对 嗯 所以 就还 蛮要求 我其实我们讨论过也是 我其实觉得这种 不一时同仁 在一个 毕竟我生活在法国 讲究的是平等 对吧 平等是法国的三个特质之一 所以在法国 在欧洲是可能不能接受这种 你就是游客比当地人要贵的这种 这种这种这种啊你就是游客比当地人要贵的这种这种这种 这种idea吧 不过确实 就比如说年卡 其实你不是这边的居民你也可以买 只不过你可能没有退税而已

Speaker 1:

嗯嗯 而且嗯我我 确实是不仅是博物馆这件事 就我观察到 这就是可能是北美 我觉得就是他会 就加拿大比起美国 可能没有那么极端 但他确实是一个消费主义 非常非常渗透到每一个

Speaker 2:

这个我们是 对这个上次我们讨论过 关于信用卡的问题

Speaker 1:

Speaker 2:

在法国是要谨慎谨慎你有钱不能让你花 但在加拿大就是 没钱就鼓励你用Credit 对吧 这跟中国和美国也比较像 对

Speaker 1:

所以博物馆也不例外

Speaker 2:

但是我觉得蒙特利尔 那博物馆没人

Speaker 1:

他能赚钱吗他肯定有很多补助呀政府也会支持啊

Speaker 2:

对我觉得博管大多 不太会赚钱 应该都是靠政府补助 不管你收多少钱的门票 因为 那个门票如果收太贵的话 就像你说可能游客就去的少 对吧 你看我觉得欧洲的 至少在法国 整个欧洲吧 它 这个盟票定位 还是偏 就跟 跟那个 我只能不能跟中国比吧 至少跟加拿大比起来 还是 还是偏低的 还是偏低的 刚才我更正一下 就其实我也不是很确定 就是这个年卡 如果你不是这边的residence能不能买但至少你需要有个地址嗯OK 可能不需要一些住房证明 但是你需要个地址 嗯 还有就我觉得 嗯 就博物馆免费这件事情 到底是个好事 还是一个不好的事情 我记得当时 英国它刚开始开展的时候 或者中国开始开展的时候大家都是有一个debate在那边 因为如果博物馆不免费的话 也会造成一个 博物馆人流激增的情况 就我有时候在想 如果哪天博物馆 就是卢浮宫如果是免费的话 那这人流是不是会翻倍 对吧 对有可能就比如说每个月的第一天 法国的主要的一些公立博物馆 包括陆浮宫它都是免费的 那这一天明显的 如果你要去陆浮宫 它的队伍就会比平时要再长 非常非常非常多 可能会长个三四倍 就也会有一个 因为大家都知道 如果你的博物馆人太多的话其实你还是比较影响 影响观 就是观摩的吧

Speaker 1:

对 他对可能管理也会有挑战 因为他要控制人流 然后超长的等待 可能也不会去帮助他 人家也许排了两个小时队就走了

Speaker 2:

对 而且你要想你排两个小时队 你进去你还得走那么多 就是博管还是很考虑体力的

Speaker 1:

对 而且你会想 我记得特别清楚 我当时在那 在巴黎生活的时候 我会去 当时是学生嘛 然后也便宜 可以去 然后 但是我考 我记得当时我的考虑就是 我很饿 怎么办

Speaker 2:

这个你别说 我觉得 我觉得我 加拿大那个 我没有太多印象 蒙特利尔可能还没有饿 但是如果跟国内比起来 我就会觉得国外的博物馆 它有非常多的cafe 就你真的是可以在里面过一整天 你可以在里面吃饭 你可以在里面咖啡 这一点我觉得 但是我觉得卢浮宫做的不是最好的他虽然就是他在你进去之前 他有个很大的吃饭地方 进去之后 在有些展厅 有些楼层 还有些额外的咖啡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 我觉得英国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丹英博物馆的那个 他的那个咖啡馆做的 首先我觉得味道很不错 而且她还会在一些 她的杯子上 上一些 做一些小巧思 比如说她的那个纸杯 她上面印的 就是一些博物馆里面的 一些画啊 什么的 嗯 就很好看 然后 当然我觉得在 博物馆里面 开咖啡店就是咖啡厅的这个事情的鼻祖应该算我最喜欢的伦敦的博物馆 那个Victorian and Albert 当时他们 当时英国正值那个 就是工业设计 艺术设计的这个 就是引起的那个顶峰 所以他们当时给Victorian and Albert 设计了一个具美无比的咖啡厅 一个好像是叫Blue Room 还是Green Room 这个咖啡厅现在还在用 是我见过的最美最美的博物馆的咖啡厅 然后它的价格也不会因为这个地方很fancy 而变得更贵 但你可以在你真的可以在那个V&A里面逛一天 然后当中出来去吃喝咖啡 然后继续再逛

Speaker 1:

那会人超多吗

Speaker 2:

我去的几次都还好 因为它非常大 它车辆非常大 而且有很多圆桌 然后大家都会 非常的conscious 就是说 你可以过来一起给我拼个桌然后大家都会非常的concerns就是说你可以过来一起 给我拼个桌 如果人流多的时候 它有一个非常大的 就是你可以随便去的 一个cafe 然后呢 还有一个是要 稍微预约一下的 也很美 那个吃饭的地方 然后它那边 可以让你去 它现在会供应一些 比较比如说你可以像喝那个Victorian那个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那个下午茶 那个是要预约 但感觉也非常非常不错 当然了我就吃过之后 我就发现 那个时候的人的下午茶 其实不太好吃 但就讲究一个氛围 对吧

Speaker 1:

确实 相比之下我觉得博物馆但就讲究一个氛围对吧嗯确实嗯 相比之下 我觉得 嗯 博物馆 而且就是国内 现在很多博物馆 因为我 我有一个好朋友 他 他的女儿 现在今年九岁吧 就他经常会发一些 就是他 他带女儿去博物馆 买的一些文创啊

Speaker 2:

嗯文创做的现在文创起来了

Speaker 1:

对然后就有些东西包括吃的喝的买的 就确实做的也真的很不错 我觉得这也是让大家能走进博物馆的一个吸引的点

Speaker 2:

对就就回到我们前面的话题 博物馆应该是大家生活的一个就公众活动的一个中心 嗯对它不应该是就巨人 就是很远 然后让人觉得非常的distant 嗯 有点intimidating 它就是一个 对吧 对 就是一个玩的地方说白了

Speaker 1:

对但是 但是直到现在我觉得啊 你跟一个人提起博物馆 他不会想起玩这个词的对对对对对对

Speaker 2:

很多人觉得 这就是一个学习的地方 对吧 我心里就会有一些负担 但我 就可能也好看个人 然后我 我觉得去博物馆是件 很有意思 很有意思的事情 当然 就是这个 就我觉得国内有一点 我觉得很有意思就会有一些东西就特别 就突然就火起来 就比如说我 我其实我觉得 我在中国印象最深的博物馆 是三星堆 三星堆的博物馆 它从无论从设计啊 还是从布展 还是从解说上面 都是我没有在国内其他博物馆见到过的一种现代非常的interactive 然后整个narrative也设计得很好 整个展馆本身它设计的也非常 好看 但我当时去的时候疫情期间去的 基本没有人 这也是我喜欢的一点 我喜欢没有人的博物馆 就在那边慢慢逛但是后来三星堆就突然火了 好像因为那个三七开始开发之后嘛 现在据说就 就已经就是他们网上 小红书上会测 就放一些攻略 就是什么时候可以避开人流 这种攻略 但当时真是 真是没有人 我觉得国内的博物馆文创是起来 但我我没有印象 可能我有点太久没有去了 就这个饮食方面 就喝咖啡这个好像

Speaker 1:

Speaker 2:

还有吗

Speaker 1:

我觉得后来也兴起来 因为我我观察到是说 呃 我会我之前会观察一些 比如说书店然后书店也是 慢慢的有兴起了

Speaker 2:

一些咖啡厅 对对 书店的功能 在改变也是看到 对

Speaker 1:

而且是最近 几年在各大城市 就国内各大城市 鸟屋书店的兴起

Speaker 2:

也 就是

Speaker 1:

对对对因为它号称是全球最美的书店里面有卖东西有喝咖啡 这就是它的

Speaker 2:

卖点

Speaker 1:

对卖点 所以可能带起了一波 这个

Speaker 2:

博物馆里 那也要有硬件设施 比如我印象中 那个上海博物馆 就是一个 我现在想起来 但我也好多年没有去了就给我感觉一种很沉重的感觉虽然我之前去的好多好多次 但让我想起来就会觉得 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不过也有可能我很久没有去了

Speaker 1:

我觉得我在上海生活 那会儿确实是每个周末都会去看展 确实那 我觉得那会儿是外滩西岸反正这些 私人博物馆兴起的时候 然后有很多很多带起 一波那个 就是10年初那会儿 的一些潮流 然后但是确实那会儿没有 咖啡店呀文创没有

Speaker 2:

那么火对对对 嗯而且西岸那个还是属于 私人的gallery比较多一点 而且偏当代艺术 比较比较多一点 上海我觉得 整个来说 还肯定是不能跟 北京比吧 因为北京才是文化首都嘛 像北京

Speaker 1:

可能就是这些公立博物馆 免费的会多一些然后它可能有几十个五六十个好像 都是那种公立的各个方面的博物馆 我觉得有一点像巴黎那种 比如说什么打猎博物馆 潮流博物馆 什么医学博物馆 或什么军队博物馆 就你什么都有博物馆

Speaker 2:

对对对这就跟巴黎一样 是的

Speaker 1:

所以还是可能文化氛围的事吧 但是我觉得上海是一种 嗯 有点跟北美像 就是它 它有一个经济环境在那里 所以有私人博物馆开始盛行

Speaker 2:

对对对 而且有些私人博物馆开始升行对对对而且有些 私人博物馆的口碑也 深刺不起 那个 有些它的展还是不错 有些就会那一些 之前我听到我有些 有一些 也不是丑闻吧 就是一些爆出来的一些料 就是有些过去的并不算真迹 但冒充真迹的事情

Speaker 1:

哦 是吗 我没有跟踪这个事件 对

Speaker 2:

但总的来说 国内的这个文化气氛 也是日渐浓厚起来 而且我觉得

Speaker 1:

那个疫情期间 可能就是大家酝酿 就是报复性出游之后 然后有一些活动啊 书店呀 博物馆啊 文创啊 就是可能是一个 怎么说 不会花那么多钱 但是也有体验的一个渠道 对

Speaker 2:

其实说到这个文创我觉得博物馆的文删道对其实说到这个文创 我觉得博物馆的文创 亚亚洲的文创 鼻祖应该绝对是台湾 对 我好几年前 有十年了吧 那时候我去台湾玩的时候 去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个时候 在中国还没有这种文创之说呢 对吗就博物馆就逛没 那还有逛商店 顶多给你卖两本书 那时候我就记得 博物院他那个文创也做得太好了吧 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 比如说当时有那个 就是圣旨里面的奇怪的字 什么正知道了那种做成的交代 那个时候谁我十几年前了也不会觉得胶带 他居然是可以做这么可爱的东西 他就不是又是一个文具吗对吧 是还有各种 什么杯子呀杯垫当时 我觉得比较震撼但是现在 我觉得这个国内的 文创这块也起来了故宫的 那个文创的淘宝店也是我每年必要去买它的那个什么 那个春联啊 这种春节的装饰的东西

Speaker 1:

嗯确实

Speaker 2:

这个

Speaker 1:

我觉得确实台湾的这个文化 文化气氛 不得不说很卷 就因为 对书店文创什么 真的是不得不卷在那里 对

Speaker 2:

我觉得在这个方面 日本的博物馆 也没有办法跟台湾的博物馆 甚至我觉得日本博物馆 因为最近我去的是 日本国立博物馆 其实当时还挺期待 有些什么 就是去他们的这个店还挺期待 结果没太多文创

Speaker 1:

嗯 我的感觉也是 就好像 我觉得你去日本博物馆 然后逛完了之后就 没了

Speaker 2:

出门再见 对对对 好像他们也没有很多这种 cafe的这种 把大家留在里面的那种气氛 对吧 就博物馆就还是一个比较正经的一个博物馆

Speaker 1:

就很庄重的感觉 对对对 就很正统 进去看完就走吧 这样

Speaker 2:

对对对 那这节 我觉得文创上面 一个是台湾 那我觉得英国也做得非常非常棒 无论是大英博物馆 还是那个National Gallery 还是那个VNA 包括一些比较小的 比如说National Poetry Gallery 这种 他们的文创都做得非常有想法 就是他们的文创都做的非常有想法嗯嗯就是他们的那个就是那个 女子gift shop 是我闭光之一

Speaker 1:

嗯 哎那那他有因为距离比较近吗 他有在法国一些分支 或者说开试图开一些 英国的一些 那意思比如说书店啊 我觉得

Speaker 2:

法国它渗透不尽 因为法国人它多高傲啊 对吗 我们自己有记录 不过才不炫 但是它确实到了上海 上海其实有那个V&A Muse的一个gift shop 线上是肯定有 之前我还有看到过线下 线下可能是一个pop up shop 东西可能不完全一样 但是我觉得 确实渗透进来 巴黎 法国是绝对渗透不进来的呀

Speaker 1:

谁都不要想

Speaker 2:

对对对 而且我觉得 其实卢浮宫里面 他的文创 其实做得非常非常一般在卢浮宫里面他的文创其实做的非常非常一般在卢浮宫的gift shop 我几乎买不出什么东西 嗯 嗯 我觉得法国的这个gift shop 就是museum的gift shop 做的比英国是要差太多了 嗯 嗯

Speaker 1:

嗯 可能还是一个理念上 他没有觉得

Speaker 2:

Speaker 1:

我觉得这个可以是一个商业的机会对对对法国人可能觉得

Speaker 2:

哎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不干 法国的这个 就是那个museum的店里面 主要还是卖书 就跟你这个 就是博物馆主题有关的书啊 或者是museum catalog啊 什么什么的 就是 还有他会 我觉得这点也很有意思 这个我不知道果林有没有 因为太久没去了 就在这种gift shop里面 他永远就是有一块是成人区 绝对有一块儿童区 他里面就会卖一些 儿童导向的图书 就比如说有话来解释 这些东西 然后也会有些相关的玩具啊什么的 非常非常 就是每个博物馆不管它的gift shop有多小 它都会有这两个区 也再次 证明就是博物馆在法国 和欧洲有一个很强的一个教育的 教育的这个功能 在里面

Speaker 1:

嗯国内有没有我也太久没去了 不太清楚 但是比如说加拿大这边 它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儿童区 有的是有的 但是它会 我觉得 可能是 就是刚刚下卸任的加拿大总理 在任期间做了 做了一些事情 就是他会照顾 在日常就是博物馆里面 的一些设施啊 硬件啊软件啊包括图书馆里面 对残疾人 的这个 非常非常注重

Speaker 2:

这个那欧洲也是 它会注重到一个什么程度呢

Speaker 1:

注重到一个就是 每一个洗手间 然后包括它的 比如说它设计的空间台阶 就它会把这个

Speaker 2:

就是无障碍 对对对无障碍 Experience无障碍对对对 无障碍 对 无障碍这块 这个我觉得 欧洲也有 但我觉得让我最最惊讶的是 它会升级到盲人 升级到盲人 对 就是升级到 它这个便利会也给 就是我们之前说的无障碍那毕竟还是腿脚不方便的这些残疾人 他也会升级到你看不见的盲人 就这也是我这次在洛夫宫 就突然就发现 就他会比如说有个展品 他放在那边 他会把这个展品用一个 其他东西再做了一个 然后你可以去摸他但这个摸上面它肯定是这肯定是给盲人摸的因为它这个也不是完全是duplicate 就你知道它肯定是 根据盲人的触感的 这个sensitivity设计 让它可以摸出来 上面有什么什么东西 然后再架着旁边 就有一个盲纹的 一个摸的一块板 这个我也觉得非常厉害就是说它会把博物馆开放到所有的人包括不单单只是你是坐轮椅的 或者你腿脚不便的人 它会连盲人或者是听力障碍的人 都可以去 对都考虑到 这个我觉得也是做的很有意思 而且我还觉得还有一点 这一说博物馆 咱怎么就停不下来了 还有一点我觉得就是 我在很多国外的博物馆 尤其在英国 它的interaction 做得非常好 interactive的东西特别多 我记得当时我去 几个英国博物馆 比如说 博物馆你就会觉得嘛你就理论上你就不要去碰那个展品 对吧 我们从小到教育就是你不要碰 如果熊孩子去碰了 还会还会被指责 但在英国的一些博物馆 他就会专门把一些展品拿出来 让你摸 他就是一个真的展品比如说一些比如说一个什么碗一个啥 他就是让你去摸 他觉得你光看 你感受不到 他就会拿出一部分的展品 他也知道 你摸了之后 这个东西可能就会坏 会磨损 但他觉得这是 他愿意付出的一个代价 然后让大家更加interactive 更加深层的去了解这个展品 这个还是在英国 非常非常非常多 尤其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 去纽金 纽金的一个自然力数博物馆 几乎很多的标本 它都让你摸 这还是一个

Speaker 1:

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对我记得很清楚刚是你这还是一个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对

Speaker 2:

就我记得很清楚 刚是你去摸的时候 你都会有觉得 有些不真实 你知道吗 这我是可以摸的吗 一个熊的标本 但同时你看到 旁边的标本 它有个树的牌子 就说你去摸它 去摸它 然后我又去摸了一下它会让你去感触比如说它是个标本嘛让它感触 你看这个棕熊的毛 跟旁边那个黑熊的毛 它摸上去的质感 就完全不一样 嗯 还会让你去摸那个 恐龙的化石 因为它这个自然力是博物馆嘛 嗯 我就觉得这个做得特别好然后很有意思红的化石呀其他的东西的标本

Speaker 1:

我觉得体验 就是这个互动性的体验 一般 反正我提起 就是在我脑子里提起这个词 我一般想到是当代艺术 它会设计一些装置啊 一些沉浸式的观感的体验啊 然后舞感的体验啊然后舞感的体验 但是像一些相对正统的展览 还是比较少的 像你说的这个标本类的 因为它确实要磨损 损耗

Speaker 2:

对对对 对 当代艺术馆 它做成interactive的展品 它 我觉得它的初衷也不一样嘛 那可能他就是 这样的一个设计 就是他part of the exposition 对吧 嗯 但他那个就 纯是为了 教育 他又觉得你光看 你只能光过眼睛看 就是不够 所以他会给你更多的那个 我当时去牛津 这个博物馆印象非常深刻然后之后我就发现在其他博物馆或多或少 也会有一点

Speaker 1:

他可能是挑了一些 他可以接受损耗的一些东西

Speaker 2:

我觉得他们的馆藏 比如说跨市肯定巨多吧 随便拿一个出来给你摸一下 也没有所谓 比如我记得很清楚出来给你摸一下也没有所谓所以我记得很清楚他给你摸霸王龙的那个牙齿啊 剑齿虎的头骨啊 就印象非常深刻 就在里面 我那次就真的像小孩子一样 到处摸来摸去 嗯 印象非常深刻 他也是个免费的博物馆

Speaker 1:

而且巨漂亮非常美嗯也有很多小孩子都在摸 对吧

Speaker 2:

对对对 有很多小孩子在摸 自然博物馆里面 小孩子就会稍微多一点 嗯 比起去看画呀 看画展啊 是不是 嗯

Speaker 1:

哎呀 所以我们聊了这么多 我觉得 嗯 中心的思想是说虽然每一个国家的这个政策不一样 然后底层的逻辑也不太一样 但是 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生活 重要在体 还真的是希望 越来越 门槛越来越低 然后让大家觉得是一个有意思的事 而不是一个枯燥的学习 对

Speaker 2:

这个可能两方面都要努力一下 对吧 我觉得 真的 我觉得生活在欧洲 我最开心的就是 逛不同的博物馆 真的

Speaker 1:

真的提起当时 就自己在选择 我到底去哪里生活的时候 欧洲的文化生活是我唯一放弃 我知道 好 我认了 我找不到

Speaker 2:

没事 你可以再来玩 好的

Speaker 1:

好吧 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 如果大家有其他 在其他地方 关于博物馆的一些体验和一些点评 也欢迎跟我们互动 对

Speaker 2:

而且我觉得 趁我们这次回国 下次回国 我们觉得也应该去 稍微再看一下 这个国内的博物馆 到底变成怎样了 对

Speaker 1:

也许有很多很多惊喜 然后买很多很多文创 好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拜拜也许有很多很多惊喜然后买很多很多文创好 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拜拜 拜拜与我们互动我们的邮箱地址是approveditpodcast atprotonme 也可以在苹果播客 Spotify等泛用性 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 请在苹果播客 给我们无情好评 期待下期再见

People on this episode